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存在的问题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存在的问题
纸黄金网 > 市场动态 > 金融市场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我国金融业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资产质量恶化

1.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进一步恶化。在分业经营的管制模式下,由于不能涉足证券、保险等领域,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极不合理,流动性风险突出。

2.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由于银行资产质量恶化,靠贷款利息收入为主的经营模式使银行经营效益下降,特别是1998年以后国有商业银行在贷款规模增长的同时,利润增长幅度缓慢,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

3. 银行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目前我国的银行总资产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偏低,而国外一般是30%左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西方大银行相比也很小。这种状况表明,我国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综合实力远远不及西方国家的大银行。这种低水平的规模效益根本无法同外国大银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抗衡。

4. 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制约银行业务范围的拓展和规模的发展。

(二)保险业体制存在弊端

1. 保险市场体系不健全。我国保险市场以国有独资保险公司为主,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和组织形式发育不足。国有独资保险公司的市场地位高人一等,其它保险主体的合法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在严格限制外资保险公司进入的情况下,民族保险公司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2. 保险资金运用方式单一、效率低下。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主要是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只有少量资金进入股市和投资其它有价证券。这种单一的资金运用方式不仅使投资收益较低,而且加大了保险公司的风险。

3. 保险法规和监管体系不健全。我国保险法规还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健全。尽管1995年以来先后颁布实施了保险代理机构暂行规定、保险管理暂行规定和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法规和规定,但与国际惯例和我国保险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4. 保险条款不完善、不规范。目前各保险公司使用的条款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条款用语不规范、不准确甚至自相矛盾。同时一些条款存在严重侵害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合法权益的问题。对一些免责条款、犹豫期条款、退保条款等重要条款没有使用醒目的黑体字或以加粗的办法加以突出。这些做法显然不符合国际惯例,不利于保护广大投保人的利益和权益。

二、完善我国金融业的建议

(一)完善我国银行业的建议

1. 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制度建设。要继续推进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综合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商业化进程;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步伐;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推进邮政储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推动各类资本相互融合,培育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甚至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改善融资结构,扩大直接融资比例等。

2. 加强中央银行的监管力度。重点是要加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制度建设;加强对准备金管理、外汇管理等重要领域和关键部位的监管力度;同时加强对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等。

3. 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在各商业银行总行建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委员会和相应的办事机构;同时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指标考核体系并定期进行考核,将其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主要标准。

4. 推进国际化进程。要积极推进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积极稳妥地开展国际业务;同时加入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并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等。

5. 提高银行业务效率。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出击”;变“官商”作风为“服务”作风;变“随意性”服务为“规范化”服务等;此外要努力开发新的金融工具以增加金融服务的品种和手段;通过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吸引客户等。

6. 加强信息科技开发和应用。各商业银行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融产品以提高电子化程度并加强金融信息安全管理;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型服务手段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等。

7. 强化对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和监督机制。要通过公开、公平的考试或考核方式选拔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并对其任职期间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同时还要对其道德品质、诚信状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等。

8. 加强金融机构行业自律机制建设。要成立全国性金融机构自律组织并制定自律规范要求各金融机构严格遵守自律规定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等。

9. 加强金融法规建设。要在全面总结十多年来我国金融立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快立法步伐并尽快形成完备的金融法规体系;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我国金融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探讨我国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金融创新能力不强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创新是提升金融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我国金融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的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具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不仅影响了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也限制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2. 金融业务模式单一。我国金融业的业务模式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汇等业务领域,而新兴的金融业务模式如互联网支付、P2P网贷等发展相对滞后。这使得我国金融业难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应对策略:

1. 加强金融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金融机构应注重培养创新能力,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尝试和探索,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发展。

2. 拓展新兴金融业务领域。我国金融机构应积极拓展新兴金融业务领域,如互联网支付、P2P网贷、众筹等,以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二、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的重要职责。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制度尚不健全,风险评估、控制和监督等方面的机制还需要完善。

2. 风险管理人才匮乏。我国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人才相对匮乏,这使得风险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应对策略:

1.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我国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完善风险评估、控制和监督等方面的机制,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2. 加强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我国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风险管理团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三、国际化程度较低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是金融机构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国际业务规模较小。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业务规模相对较小,涉外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还需要提高。

2. 缺乏国际化的管理人才。我国金融机构缺乏国际化的管理人才,这使得国际化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

应对策略:

1. 加强国际业务拓展。我国金融机构应积极拓展国际业务,提高涉外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2. 加强国际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我国金融机构应加强国际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国际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四、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监管体系是保障金融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金融监管体系还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监管手段单一。我国金融监管手段相对单一,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市场化监管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 监管合作不足。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监管机构的监管合作还有待加强,以更好地适应金融全球化的趋势。

应对策略:

1. 加强监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我国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市场化监管手段的应用,提高监管水平和效率。

2. 加强国际监管合作。我国监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监管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加强国际监管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全球化的挑战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