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知识归纳

经济学基础知识归纳
纸黄金网 > 理财教育 > 经济学教育

经济学基础知识概述

一、经济学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活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与秩序下,人类为了求生存而产生的解决其基本需求的行为。经济关系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例如,在商品交换中,人们之间就发生了商品所有者的财产所有权关系、交易关系、分配关系等。

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资源配置,其关心的是资源配置的机制与效果问题。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

三、经济学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可以概括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具体来说,它包括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这是关于资源配置的问题;如何生产,是关于效率的问题;为谁生产,是关于分配的问题。

四、需求与供给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当供求关系达到平衡时,市场价格会稳定在某一特定的水平上。

五、市场均衡与价格机制

市场均衡是指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愿意接受这个价格,从而使得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它通过调节供求关系来实现市场均衡。当市场失衡时,价格会发生变化,从而引导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

六、边际分析与决策

边际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决策分析方法,它强调在决策时应该考虑每一种行动的成本和收益。边际分析的核心思想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选择每单位收益最大的行动。

七、生产要素与资源配置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各项投入,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资源配置是指如何将这些生产要素有效地分配到各种不同的生产活动中去。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实现生产的最大化。

八、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速度。经济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人口结构等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福利的不断提高。

九、货币、银行与货币政策

货币是用来进行交易和价值储藏的工具。银行是经营货币的机构,其主要的业务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手段。

十、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失业是指劳动力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上升的现象。经济周期是指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的作用,经济活动出现周期性的波动。经济学研究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十一、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并通过贸易实现互利共赢。

十二、公共经济学与政府角色

公共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和行为的学科。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着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调节收入分配、维护市场秩序等重要角色。公共经济学为政府制定政策和法规提供了理论依据。

十三、发展经济学与贫穷问题发展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和贫穷问题的学科。它关注如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特别关注贫穷地区和群体的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问题。发展经济学为制定扶贫十三、发展经济学与贫穷问题(续)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它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也注重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干预和调节。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经济学力求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全面提升。

十四、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学科。它关注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以及如何合理分配环境资源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环境经济学提倡采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例如通过排污收费、生态补偿等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行为,同时鼓励绿色生产技术和资源的有效利用。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环境经济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