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经济指标的因素

影响经济指标的因素
纸黄金网 > 行业分析 > 经济分析

影响经济指标的因素

经济指标是反映经济活动和现象的整体与本质的统计指标,它是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以及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经济指标是各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由于不同指标的性质特点不同,采用统计方法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时所需的条件和要求也不完全相同。影响经济指标的因素有:

1. 统计指标含义不清,指标解释不一致。统计指标是统计数据处理的理论依据,是设计统计报表、取得各项统计数字的一系列准则。理论上统计指标的设计上要贯彻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可有些统计指标特别是新制定的一些指标解释与原来的指标解释在口径范围上具有明显的差异。这样执行的人为因素较大,很难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 统计数据采集不准确。数据采集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没有准确可靠的数据采集,统计整理和分析以及整个的统计工作都是徒劳的。对于同一个企业不同的数据采集人员可能采集的数据不一样,即使数据采集人员相同不同的时间采集的数据也可能不一样。现在企业的报表数据一般是企业自行上报的,很多数字填报人员根据上报日期前一天的业务记录推算得来,有时相关业务人员不在就连有些合计数也无法计算,所以有些报表上的数据与实际数有较大的出入。

3. 统计数据存在历史原因和人为因素以及计算方法不同造成的误差。历史原因造成的虚报或瞒报,主要是过去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一些报表数据的连续上报超出了实际发生的可能或无法准确计算的数字;人为因素造成的虚报或瞒报,主要是有些单位为了某种利益的需要而虚报或瞒报;计算方法不同造成的误差主要是计算范围的不同而造成的。

4. 统计方法制度与指标体系还不完善。我国统计方法制度主要是围绕搜集物质生产领域的数据而设计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兴起,需要搜集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数据,现有的统计方法制度明显不适应这种需要。另外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也不完善,如反映高科技生产水平的指标没有纳入统计指标体系等。

5. 统计手段和方法落后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目前的统计方法以传统的方法较多如全面报表、集中汇总等这些方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但要进一步提高时效性、快速性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比较困难;特别是计算方法较落后如计算增长速度一般采用绝对额除以基期相对额计算求得,而现在西方国家计算增长速度采用复利方法,和我国原来的计算方法相比更能准确地反映增长速度;另外我国的统计数据一般是历史数据的反映较多而未来趋势预测较少,这不能不说我们的统计工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需要。

6. 经济政策和经济决策的变化对统计数据的影响较大。当经济处于过热时期时如八十年代后期一些企业为捞国家的好处把一些高成本的地下产品转为地上产品来生产和出售还有一些集体和私营企业乘政策之机浑水摸鱼无照经营一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而在统计报表上这些企业和产品都表现为增加值上报国家和各级政府;当经济处于调整时期时一些企业和产品转为地下生产或停产甚至有的企业倒闭这时统计上报的数据就很难反映经济的本来面目。另外国家的一些经济政策的变化也会对统计数据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国家对一些产品的限产或转产企业的产品成本就会降低或提高企业的利润就会增加或减少从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核算数据质量。

7. 会计制度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不衔接也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企业的会计报表为了满足政府宏观管理的需要而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来划分行业的而统计报表是按照三次产业来划分企业的行业归属的这样一些企业既属于会计报表的行业分类标准又属于统计报表的行业分类标准这些企业在上报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时就存在按两种不同的行业标准来填报导致报表数据出现不应有的差错和混乱也给统计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另外会计制度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不衔接还表现在我国的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后我国的国民核算体系仍然与国际不接轨国际国民核算体系已经实行联合国制定的最新的国民核算体系而我们仍按自己的老一套核算体系来运行这样也造成了我国在编制国内生产总值时与国际的不衔接也影响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