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解读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解读
纸黄金网 > 风险管理 > 流动风险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解读

一、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为金融市场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刚性兑付、多层嵌套、期限错配等。为了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金融稳定,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4月27日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二、指导意见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进行规范:

1. 禁止刚性兑付。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应当反映产品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状况。禁止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

2. 禁止多层嵌套。资产管理产品应当清晰列示资金投向,不得通过嵌套其他资产管理产品等方式规避监管规定。

3. 禁止期限错配。金融机构应当合理确定资产管理产品的久期,提高久期与资产剩余期限的匹配度,降低期限错配风险。

4. 规范杠杆运用。金融机构应当合理控制资产管理产品的杠杆水平,与机构自身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5. 规范非标投资。资产管理产品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应当遵守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关于融资融券业务的相关规定。

三、指导意见的意义和影响

指导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资产管理业务正式进入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阶段。其主要意义和影响如下:

1. 推动资产管理业务更加规范、透明和可监管。通过明确禁止刚性兑付、多层嵌套、期限错配等行为,有助于减少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市场透明度和稳定性。

2.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指导意见针对资产管理业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规范措施,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保障金融稳定。

3. 促进资产管理业务的健康发展。指导意见强调了金融机构在资产管理业务中的主动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鼓励机构进行合规经营和创新发展,有利于提高资产管理业务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

4. 对非标投资等行为的限制将可能对部分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产生影响。在指导意见的约束下,部分金融机构可能需要调整资产配置策略,加大标准化资产配置比重,同时加强风险管理水平。

5. 对于投资者而言,指导意见的出台提高了对投资者的保障。刚性兑付被打破后,投资者需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了解产品的真实风险,做出独立的投资决策。

6. 对监管机构而言,指导意见的实施将改变过去分散监管的模式,实现跨部门的联合监管。对于违反指导意见的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将依法进行处罚和问责。

7. 对于市场环境而言,指导意见的实施将推动金融市场更加成熟和稳定。随着刚性兑付被打破,市场将更加重视风险管理,推动形成更加市场化的风险定价机制。同时,多层嵌套等行为的禁止也将有助于减少市场的不透明度和潜在风险。

8. 对于国际合作而言,指导意见的实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的合作与交流。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将更加密切和深入。

9. 对于未来发展而言,指导意见的实施将为资产管理业务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随着监管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环境的优化,资产管理业务将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指导意见也为未来金融机构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指导和支持。